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朝鲜族农乐舞绽放新光彩

2023-08-31 16:5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农乐舞是中国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融音乐、舞蹈等为一体,在岁时仪式和节庆活动中展现。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中国网延边8月31日讯(记者伦晓璇)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农乐舞是中国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融音乐、舞蹈等为一体,在岁时仪式和节庆活动中展现,而象帽舞是农乐舞的最高表现形式,表现出整个农乐舞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兴奋点,并散发出浓郁的民族风趣。2006、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有着“象帽舞之乡”的美称,据介绍,目前汪清县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州级传承人3名,县级传承人1名。 2006年以来,为了扩大农乐舞普及范围,汪清县相继在学校、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屯、社区成立了32个农乐舞培训基地,并发放服装、象帽、手鼓等设备,实行传承基地辅导员业务包保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完整的培训体系。

2021年,汪清县成立了以民族文化服务为主线,集参观、表演、培训、教学为一体的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普及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知识,推动农乐舞传承创新发展。目前,展厅已成为汪清县农乐舞资源集中展示的空间场所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学生参与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传承与保护的传习教育阵地。

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农乐舞(象帽舞),在汪清县,还成立了老、中、青三代农乐舞(象帽舞)表演团队。除了专业表演艺术团体汪清县象帽舞艺术团,汪清县还成立了青少年农乐舞(象帽舞)表演队和“老年农乐舞(象帽舞)表演队”,形成老、中、青三代骨干力量结合的传承结构。每年,汪清县组织开展“传承人大讲堂”活动,开设公益培训班,以传帮带的形式传授表演技巧,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从2010年起,汪清县每年还举办“汪清县象帽舞大赛”和朝鲜族民俗活动展演,为农乐舞宣传和保护积极搭建平台。

经过不断探索、求新和发展,如今的象帽舞无论是在服装道具还是在表演主题和形式上都与时俱进,实现活态传承,动态发展。在汪清县,农乐舞不仅在创新发展中传承光大,更成为增进文化认同、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

象帽舞是农乐舞的最高表现形式,表现出整个农乐舞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兴奋点,并散发出浓郁的民族风趣。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象帽舞舞者头戴系有飘带的特制斗笠,转动飘带起舞,甩出的飘带长度最长可达到30多米。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图为在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展示的象帽。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图为农乐舞表演中使用的农旗。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图为在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展示的象帽舞表演道具。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2006、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责任编辑:伦晓璇】
返回顶部